租賃在中國既是古老,又是新鮮的產業,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在發達國家租賃已經和銀行、信托、證券、保險并駕齊驅金融行業。在中國和鮮為人知,目前她處于什么狀況?入世以后的發展又怎樣呢?本文將根據中國現代租賃的發展史,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詳細分析各階段興衰的原因和背景,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對租賃發展的后勢,相信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一、現代租賃的起源
中國的租賃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約4000多年)。當時產品的剩余產生了產品的交換,而在很多場合下人們需要頻繁交換閑置物品,用后再歸還,而不必讓渡該物品與對方。這種僅僅涉及物品使用權的交換,是最原始形態的租賃。在中國歷史上,文獻記載的租賃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缎l鼎(甲)銘》記載,邦君厲把周王賜給他的五田,出租了四田。這是把土地出租的例子。據歷史學家們考證,涉及租賃叛案的訴訟,在西周中期以后已不少見了。由于中國長期處于農業社會出租人都是些“地主老財”,和承租人的關系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近代中國由于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公用設施不斷完善,租賃將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特征,許多工具和設施開始采用租賃的方式,促進租賃的發展。后來許多項目都從租賃行業分離出去,成為單獨的產業。如:公交、旅館、出租汽車等公用設施的臨時使用都具備租賃的性質。出租人與承租人的關系也從“剝削與被剝削”轉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租賃成為服務業的一個主要力量,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租賃。但這些租賃都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租賃,他和現代租賃有著巨大的區別。
現代租賃起源于二站后的美國。戰爭的結束減少了美國的消費需求,美國經濟又出現蕭條,產品滯銷。為了擴大企業銷售能力,有些企業開始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銷售其產品。但由于涉及信用問題,分期付款沒有明顯的效果。52年開始有人嘗試在分期付款的基礎上引入租賃模式。既:在沒有支付完所有的租金前,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全部租金支付完畢后所有權歸承租人。這種將物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分期付款方式被稱為“融資租賃”。第一個專業開展這種業務的公司是美國的“聯合租賃公司”,目前仍是美國屬一屬二的租賃公司。
美國的租賃公司經過六個發展階段,出租服務——簡單融資租賃——創新金融租賃服務——經營性租賃——新租賃產品——成熟。目前美國的租賃額和租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滲透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美國無處不見租賃的蹤影。租賃公司分化成廠商租賃類、金融租賃類、專業租賃類和信息咨詢類。進入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競爭激烈,美國的租賃業開始兼并風潮,租賃公司的數量不斷縮小,租賃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
1963年日本自美國引進現代租賃制度,其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時期:
1)1963年8月起始的5年搖籃期,也是現代租賃的引進時期,租賃知識的啟蒙時期和租賃市場的開拓期。這是成立了第一家租賃公司——日本租賃公司。第二年東方租賃公司和東京租賃公司于4月和9月先后成立,這三家公司開創了日本現代租賃事業的第一頁。由于他們的積極宣傳、介紹和努力開拓、推廣,租賃受到了各大資本企業的注目。日本經濟界逐漸認識到租賃這個新興行業對經濟發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2)1968~1972年全國綜合性租賃公司成立,出現一批租賃公司群體。是租賃業務第一個發展時期。這期間,日本經濟正處迅速發展,技術革新突飛猛進,投資需求特別旺盛,租賃作為籌措設備的一種通融手段,適應了這種形式,發展很快。大銀行、大商社、大廠家紛紛進入租賃行業,相繼成立了13家綜合租賃公司,奠定了日本租賃業的基礎。這些公司充分利用了母公司的營業渠道,成交增長很快。每年平均增長率為30~50%不等。租賃業務以融資租賃為主,租賃對象比較廣泛。
3)1973~1977年地方銀行及相互銀行進入租賃業,創辦了第二批租賃公司。由于受石油危機沖擊,經濟處于不景氣,投資需求停頓,銀根緊縮,租賃業務增長緩慢,但地方銀行卻著眼于租賃的發展前景,為謀求金融業務的多樣化,與綜合性大型租賃公司組建了地方性租賃公司。
4)1978年以后,專業行業加入租賃業界,迎來了租賃業務第二個大發展時期,同時,租賃同業間面臨激烈競爭。第四個時期的經濟背景是日本的電子技術迅速進步,電子機械設備被大力推廣,以省力、合理化為中心的投資呈增長趨勢,政府一直執行緩和的金融政策。在這種環境下,一方面租賃業保持著每年20%左右的增長率,租賃機構激增,專業租賃公司接連問世,如電腦、汽車、建筑業紛紛建立租賃公司,此外,還發展了飛機、船舶租賃,并開始了跨國租賃。另一方面,由于人壽保險信用金庫、金融信用等金融機構緊跟專業商社、大廠家涌入租賃行業,與已有穩固基礎的各大租賃公司爭相發展租賃業務,從此日本租賃業進入全面競爭期。
日本租賃市場主要由金融機構和大商社出資組建的全國性租賃公司、由廠家或經銷商出資專門經營擴大推銷本廠產品的專業租賃公司和由資本來自地方銀行的地方性租賃公司組成。基本上屬于銀行型、廠家型和銀行貿易復合型三大系統。
80年代日本經濟突飛猛進工業化基本完成,傳統制造業出現飽和,90年代大量的資金開始進入金融和房地產領域轉移,日本的租賃業在這個階段出現偏差,一些租賃公司參與房地產的炒做脫離了租賃的主業。97年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下,日本第一家租賃公司日本租賃公司被迫宣布倒閉。此后,盡管日本仍然沒有擺脫經濟困境,但日本的租賃額仍然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這說明日本的租賃在整體上是健康的。
中國自從建國后實現土地改革,土地歸國家所有,最大的出租人“地主”在中國的土地上消失。建國后,企業習慣于“自己擁有、大而全、小而全”,租賃市場僅限于生活用品如自行車、棉衣、棉被等耐用消費品的租賃,規模非常小,屬于小生產行業。文革中,小生產企業的業主被稱為僅次于“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的準剝削階層,租賃活動幾乎消亡。
現代租賃的歷史是從改革開放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當時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和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的需求,在榮毅仁先生的倡導下,為了增加一種吸引外資的渠道,從日本引進了融資租賃的概念。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為主要股東,成立了中外合資的東方租賃有限公司和以國內金融機構為主體的中國租賃有限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當時人們對融資租賃認識就是貿易與金融的結合,用融資的方式達到融物的目的。正所謂“借雞下蛋,賣蛋還錢”,用這種方法利用外資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管理、技術,改善產品質量,擴大中國的出口能力。第一筆租賃交易是在河北與某企業簽定的毛線編制機租賃項目,從此開創了中國租賃業的新紀元。
中國的現代租賃業開始時還沒有規定誰來負責審批和監管。按照當時的體制,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的成立,因為涉外由外貿部審批,其他的內資公司都是由各主管部委審批,當時有這樣的說法:租賃行業審批太亂,誰都可以審批。由于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發展的比較快,加上融資租賃添置的設備主要是進口設備,當時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成立融資租賃公司由外貿部審批。實際上涉及外匯部分還需要外管局審批,涉及稅收還要稅務部門審批,預提稅還需要涉外稅務部門審批。 |